一、指导思想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密围绕江苏教育发展的新阶段目标,我们秉持新发展理念,将改革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以“名师工作室”为重要平台,遵循教育教学、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科学规律。我们充分发挥名师和团队骨干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在课堂教学、课改实验、课题研究、师资培训等多个领域展现卓越成效。致力于将本工作室打造成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高等职业教育艺术教育(表演)学科的纽带,以及教育思想和学科专业理念的交流高地。
我们依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强大支持,汇聚所有成员的智慧和力量,以理想课堂探索、课题研究、课程研发、教育教学研讨为核心内容,努力将工作室建设成名师成长的摇篮、教研的基地、交流的平台和辐射的中心。我们矢志不渝地为江苏省戏剧学校影话科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机构组成
领衔人:许杨
许杨名师工作室主要成员:王小菲、樊功莉、李媛、潘雪、蔡云晓、仲伟仡、蔡林晓、马泽欣等。
三、主要教科研成果
工作室领衔人许杨老师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戏剧表演教师资格、文化艺术类江苏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二级演员资格;分别担任江苏省艺术培训促进会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表演艺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南京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专家库专家等。
樊功莉老师,教育管理研究副研究员。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江苏省南京艺术学院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担任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主办的中华少年说语言艺术展演江苏组委会副秘书长、担任第五届中华少年说语言艺术展演江苏省总展演评委。潘雪,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戏剧表演教师资格。李媛老师具备舞蹈表演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2021年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国家级课程思政研讨活动。近两年带领原创作品参加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2022年度、2023年度颁奖暨启动仪式。工作室近五年教科研赛训主要成果及师生获奖主要围绕2020至2024年以来团队成员教科研成果、教学实践及社会实践成效及指导教学比赛获奖等展开。
许杨老师主持课题、潘雪老师、李媛老师参与的《新时代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表演与形体教学实践研究》获得中国管理研究科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研究改革中心专家委员会评审验收荣获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樊功莉老师参与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组排名第三) 《民族意识的觉醒——近年来电影改编舞剧研究》。
李媛主持,许杨、蔡云晓、马泽欣老师作为课题组成员的2023年校级课题《高职阶段形体教学与形体表现的行动研究》结题。
许杨老师、樊功莉老师在朗文出版社发表著作《新世纪综合性高职院校戏剧研究》。2022年许杨老师分别在戏剧之家发表论文《贯口教学要素—节奏和气息》、朗文出版社发表著作《高职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研究》。
樊功莉老师并分别在《戏剧之家》2023年10期发表论文《论多元思维在文本戏剧表演教学中的应用》、《科学咨询》2023年7期发表论文《浅析“互联网+”形势下的高校影视学科建设思想革新》、《新课程研究》发表论文《江苏朗诵艺术考级现状及发展浅析》。
许杨老师2020年在高等教育前沿发表论文《高职表演专业音乐剧教学模式研究的思考》。李媛老师在高等教育前沿发表论文《五年制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形体线上教学思考》。潘雪老师在长江丛刊发表论文《浅谈表演中的节奏》。
李媛老师2024年在《戏剧之家》发表论文《高职表演形体教学定位及路径研究》。蔡云晓老师在《戏剧之家》发表论文《初探职业教育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形体课堂多维度教学》。李媛老师2021年9月授课的校级公开课《中国古典舞团扇、折扇舞技法训练》获得优质课一等奖。2022年9月授课的校级公开课《形体表现力塑造教学——以<将进酒>为例》获得优质课二等奖。2024年6月授课的校级公开课《性格的动作设计》获得优质课二等奖。潘雪老师授课的校级公开课《剧本<川流不“熄”>中人物形象创作方法——人物真实、有机的情感交流》获得优质课三等奖。
四、教学实践及社会实践成效
2021年6月许杨老师开设讲座《红色故事中的“才与艺”》7月老师担任江苏省中职“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导游技能大赛教练培训”培训项目授课专家。教师指导教学比赛及获奖:
国家级:
许杨老师在2022年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获得美育项目案例征集优秀奖。
潘雪老师在全国文化职业艺术院校和旅游职业院校“学党史 迎百年”课程思政展示活动 《表演·<川流不熄>人物形象的塑造》获得优秀案例;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举办的“星辰杯”青少年素质教育活动中获优秀指导教师。
李媛老师在全国文化职业艺术院校和旅游职业院校“学党史 迎百年”课程思政展示活动 《形体·塑造英雄人物形象 学习红色精神》获得入选案例;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美高于善,而思于行’——实验肢体剧《思·行》”获得优秀项目。
樊功莉老师在公益助残活动中被授予“助残之星”。
省市校级:
2021年许杨老师参加“江苏省青少年才艺大赛”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我心向党”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获得三等奖;
2022年江苏省青少年才艺大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2022年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法制情景剧《没有如果》获短剧类剧目二等奖;
2022年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 《聚宝门外》获得长剧类剧目三等奖;
2022年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法制情景剧《没有如果》”获得优秀项目。
李媛老师在2022年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肢体剧《思·行》获得长剧类剧目三等奖。
许杨、潘雪老师在2022年江苏省大学生戏剧展演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许杨老师2023年在《悠悠古韵风 浓浓人文情 微电影创作教学》获得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团队大赛中获三等奖;
樊功莉老师在第七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江苏)总展示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
潘雪老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活动 《永恒的青春誓言》获得一等奖。
潘雪老师在江苏省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协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开展的“战‘疫’,我们在一起”主题德育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李媛老师在江苏省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协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开展的“战‘疫’,我们在一起”主题德育活动中获得三等奖;
许杨老师分别在南京市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建设案例评比戏言剧社获得二等奖;“美育结硕果 献礼二十大”主题美育展示活动 朗诵作品《刘胡兰》获得优秀作品奖;在“美育结硕果 献礼二十大”主题美育展示活动 朗诵作品《丰碑》获得作品奖;在“美育结硕果 献礼二十大”主题美育展示活动 朗诵作品《人心的法则》获得作品奖。许杨老师在第九届“艺海杯”技能大赛指导的台词作品《挡马》获得三等奖。李媛在第九届“艺海杯”技能大赛指导的形体作品《媚》获得三等奖。
学生多人次获得校级、市级、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志愿者、三好生、创新技能大赛、文明风采、朗诵比赛、大学生戏剧展演等奖项。
五、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工作室的领衔人具备深厚的戏剧表演艺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不仅在专业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和运行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领衔人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室发展规划,并通过自身影响力吸引和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戏剧表演人才。他们具备出色的领导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工作室不断发展壮大。
工作室成员在戏剧影视表演领域都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表演技巧而且具备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良好的艺术修养。成员们热爱戏剧表演艺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积极参与工作室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协作默契,能够迅速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共同为工作室的发展贡献力量。
工作室的运行管理规范有序,形成了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工作室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责任和任务。同时,工作室还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成员之间的信息畅通和协作顺畅。在运行过程中,工作室注重细节和品质,追求卓越和完美,为观众呈现出高质量的戏剧表演作品。
为了保障工作室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工作室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机制。首先工作室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包括政府补贴、企业赞助和票房收入等,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工作室与各大剧院、艺术团体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成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演出平台。此外,工作室还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工作室在戏剧表演领域发挥了积极的效能和影响力。一方面,工作室通过举办各类演出活动,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戏剧表演作品,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工作室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艺术知识和能力普及、文化交流等方式,推动戏剧表演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同时,工作室还注重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许杨名师工作室在领衔人的带领下,凭借成员们的共同努力和保障机制的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影响力。未来,工作室将继续秉承“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宗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艺术品质,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戏剧表演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